乡村振兴 | 赋能银发志愿者,共筑乡村新篇章
时间:2025-09-03 关键词:公益基金 浏览量:40

在乡村和社区,老人常常被视为需要照料的群体。但事实上,他们同样有智慧、有经验、有余热,只是缺少一个被激活的平台。

赋能,不是让老人“重新学习”,而是帮他们把积累一生的技能和热情重新用起来。当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,变成积极的行动者,这份银发力量,就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。


通渭县:学会直播的王奶奶

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卢董村的“银龄赋能计划”课堂上,老人们拿起智能手机,第一次把它当作“新农具”。

69岁的王奶奶笑着说:“我以前就打电话、刷快手,今天才学会发朋友圈、开直播。志愿者们教她如何把自家蔬菜拍下来、分享到朋友圈和快手,还现场演示了直播卖菜。

王奶奶说:“这样不光能卖我家的菜,我还能教邻居们。我们大家一起挣钱!”

在这里,赋能不仅是技能的掌握,更是角色的转变:王奶奶从一个“用户”,变成了“推广者、带动者”

沭阳县:从观众到主角的银发合唱团

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长庄社区的赋能活动里,老人们围坐一圈,跟着志愿者学习节奏与发声。原本只是坐在台下看热闹的他们,这一次走上舞台,唱出了自己的声音。

“没想到,这把年纪还能上台合唱。”一位老人笑着说,手里的折扇跟着节奏轻轻敲打。

在这里,赋能意味着让老人从“观众”变成“主角”,在文化活动中不只是被动参与,而是积极创造。

七里河区:民乐传承的“老带新”

在甘肃省兰州市龚家坪东路社区的民乐课堂上,二胡、口琴与吉他同台,老人和孩子们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合奏。

王老师一边拉二胡,一边对孩子们说:“琴就像做人,过刚易折,过柔失韵。”老人们不仅演奏,更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经验和故事传递给下一代。一位银发乐手感慨:“年轻时拉琴只是爱好,现在能教孩子,就是我的价值。”

在这里,赋能是把老人从“爱好者”变成“传承者”,让他们的技艺和故事延续到下一代。

当老人点开直播、在合唱团里唱歌、在课堂上传艺,他们不再只是“被服务的对象”,而是重新被看见、被需要、被依赖的志愿者。

赋能的意义,不止于一场培训或一次活动,而是让老人们重新找到价值感,让他们的智慧和热情,汇入乡村振兴的长河

这,才是最温暖、最持久的力量。

分享到:
返回列表页
导航 公益 公开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