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壹棵松×兰州市龚家坪东路社区“银龄跃动”老年趣味运动会
在快速老龄化的今天,社区如何回应长者的活力诉求?
又如何打破“服务对象”与“社区建设者”之间的单向关系?
在兰州市龚家坪东路社区的一处公园里,一场特殊的老年趣味运动会,悄然给出了一个答案。
由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会联合属地社区共同策划的“银龄跃动,乐享康年”系列活动正式启动。首场活动吸引了45位老人参与,没有竞技压力,没有评分机制,有的只是笑声、汗水和一次次“重新定义自己”的轻盈尝试。
重新定义:“我们不是被照顾,而是来参与的”
开场不是广播,而是一首由社区合唱团带来的《歌唱祖国》。
随后是整齐划一的水兵舞、现场即兴跟练的健康操……没有人“被安排参与”,每一位长者都是自发加入的“主角”。
这一切的背后,是“暖爱行动”在社区层面推动“角色激活”的具体尝试:不以老年人为接受者为前提,而是让他们成为节奏的引导者、活动的协作者、现场的气氛担当。
重新链接:“每一个游戏,都是一次社交的通关”
这场运动会设计了协作、技巧、惊喜三大类游戏,考验老人们默契的同时,也能够让老人们玩得尽兴。
在“传递幸福圈”中,老人们手拉手围成圈,用身体传递呼啦圈,笑声中夹杂着“慢点慢点”的提醒;“纸传球”环节,几张A4纸变成“传送带”,乒乓球在纸面跳跃,72岁的张爷爷和队友们屏住呼吸,最终成功将球送入纸杯,击掌庆祝的瞬间,仿佛回到了童年。
“彩虹伞弹球”需要8人共同撑起彩虹伞,通过抖动将球弹入指定区域。王阿姨边抖伞边喊:“左边!左边再高一点!”球进洞的刹那,全场欢呼如潮。
最热闹的当属“套蔬菜”互动。老人们用游戏积分兑换套圈,套中的白菜、萝卜、土豆可以直接带走。李奶奶瞄准一个胖乎乎的萝卜,手腕轻抖,套圈稳稳落下:“今晚就炖萝卜汤!”她举着“战利品”向老伙伴们炫耀,满脸得意。一场游戏,不仅换来生活用品,更换回了主动参与的“自信感”。
重新想象:养老社区,也可以是社交广场
活动结束前,每位参与者都收到了“活力银龄”定制水杯与健康手册。但更重要的,是每个人脸上的笑容、步履间的轻快、话语中的期待。
“我们这些老头老太也能玩得这么开心,哪天咱们再搞一个比赛?”一位阿姨兴奋地说。
这份期待,正是壹棵松“暖爱行动”努力建立的社区场景之一:在助老服务中引入参与机制与心理设计,让老人从“服务对象”转变为“共建者”。